Bom dia meus amigos,

Saudações de Lisboa!

您正在阅读的《壹苇可航》电子报 Weekly Spark No.21。这里是一方独特的思想空间,我以佛学智慧融汇科技思维,兼采东西方哲学交织当代视角,从美学素养与批判性思考中探寻真知,让个人成长与复利思维在多元交融中迸发能量。每周,让我们一起以多元复合的思维方式在纷繁的知识世界里找回内在定力,进而在这个复杂时代找准方向,放大思考与行动的价值。

本期笔记和初稿在 Tana 上完成,这是一款通过将 AI 驱动的结构化数据库与流畅的大纲列表相结合的笔记软件,重新定义了现代知识管理,使用户能够无缝地组织相互关联的想法,同时保持自由形式思考的灵活性。

以下是本期正文(👉 跳转网页阅读)。


💫 Review

本期的 Insight 部分,通过缅甸地震报道中的不平等现象作为切入点,我们将探讨全球信息传播格局中谁的声音更容易被听到,谁的记忆更容易被保留的问题。在 Case Study 部分,我们还将延伸至历史叙事中的话语权不平等,讨论在信息极化与认知割裂的现实中,如何构建更为平衡的认知框架。

两个部分的话题看似不同,却有着深层的联系:它们都触及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身处与信息爆炸和认知分裂的夹缝中,我们如何辨别哪些声音被系统性放大,哪些又被系统性忽视,进而构建更加全面、平衡的世界认知。

🔍 Insights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话语权的话题。之所以想要聊这个,一是因为缅甸的大地震带给我的触动,二是上一期的 Tiny Thought 中也提到了「话语权是不是也是一种阶级特权呢?」

众所周知,2025 年 3 月 28 日缅甸的内陆城市曼德勒附近发生了里氏 7.7 级地震(一说 8.2 级)。这一次的地震发生后,我注意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社交媒体上流传最广的、最受关注的关于此次地震的影像是泰国的震感,缅甸的内容相对少很多。要知道,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拥有约 150 万人口;同时,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也指出,震中 50 公里范围内的人口估计为 898,875 人。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种现象绝非孤例。有谁还记得就在不久前,非洲的刚果(金)出现的致命神秘疾病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或者说个热度高一些的,叙利亚内战和难民危机在持续多年后,新闻报道的频率和关注度逐渐下降,尽管当地的人道主义危机丝毫未见好转,这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这种现象背后揭示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信息传播的格局中,话语权分配极为不均。有些地区和人群的苦难天然就获得更多关注,而另一些则容易被边缘化,甚至被完全忽视。

总结起来,这种话语权的不平等分配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

首先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差异。经济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更强大的媒体资源和全球影响力,他们的声音更容易被世界听到。就以这次的缅甸地震来说,泰国作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欧美青睐有加的后花园,其国际曝光度远超缅甸,自然获得更多关注。类似地,乌克兰冲突之所以持续获得全球高度关注,除了其人道主义意义外,也与其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战略位置密切相关。

其次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缅甸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社交媒体使用率相对较低,这直接限制了当地居民记录和传播灾难信息的能力。当灾难发生时,缺乏足够的「信息生产者」,自然就导致了信息的稀缺。相比之下,泰国的数字基础设施更为发达,居民拍摄的震感视频能迅速传播到全球社交媒体平台。

再次是媒体关注的「近因偏好」。研究表明,媒体和公众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关注往往呈现出「峰值-衰减」模式。随着时间推移,即使问题本身并未解决,关注度也会逐渐下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期性的人道主义危机(如也门内战、苏丹冲突)难以维持持续的国际关注。

最后,可能是最根本的,也是特别不愿意提及的新闻传播中「可叙事性」的差异。某些事件因为有着明确的叙事结构、情感共鸣点或与大众的关联性而更容易引起关注。一个发生在旅游胜地的地震,配上高楼摇晃、游泳池水波荡漾的画面,显然比模糊不清的乡村倒塌房屋更具「可分享性」,也就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传播。

社交媒体早已大行其道十几年,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话语权的不平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可能被算法进一步放大。平台算法倾向于推荐那些已经获得高互动的内容,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话语权原本就强的声音获得更多曝光,而边缘群体的声音则更加难以被听到。

这种话语权的不平等分配所带来的后果无疑是严重的、可悲的。首先,它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真实认知与共情,让我们对某些地区的苦难过度敏感,而对其他地区则习以为常。其次,它影响了国际援助和资源分配,那些能够有效传播自身困境的地区往往能获得更多国际支持。最关键的是,它剥夺了弱势群体「被看见」的基本权利,这本身就是一种隐形的不公。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每个人的苦难都应该被同等程度地看见和记住。因为这种看见和记住可能是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的唯一证明。然而,无可否认的是,理想终归只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