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2024.04.16 第十三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您正在阅读的《壹苇可航》电子报 2024 年第 13 期(总第 75 期)。原本以为这一期会鸽掉了,还好。写的水,凑合看吧。

本期头图由 Dall-E 3 生成,prompt 为 peaceful zen garden.

以下是本期正文。


一、「事以密成,言以泄败」与 “build in public”

这几日,𝕏 上有一些网友在讨论「事以秘成,言以泄败」。看到这八个字,我立马想到了《易传﹒系辞》有一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从字面上理解《易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君主说话不谨慎就会失去臣子的信任,臣子说话不谨慎就会丧失性命,重要的事情不保密就会造成祸害。所以君子谨慎慎密,不轻易说话。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下属,在言语和行事上都要慎重保密。尤其是涉及重要机密的事情,更要严格保密,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做人做事要像君子一样谨言慎行。

在生活中我有这样一个小经验:「特别想要做一件事,最好不要说出来,只管闷头去做。如果不得不告诉他人,也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否则,就很大概率事情做不成。」

是不是听起来很邪门?虽然不能将这个经验绝对化,但依然有其现实意义。举例来说,对于一些重大创新项目或个人目标,前期保密很有必要。因为过早宣扬,可能会分散注意力,被负面反馈干扰,甚至被竞争对手知晓而失去先机。尤其是那些在初期需要靠信息不对称建立壁垒的项目更是如此。有些个人目标初期可能难以被他人理解和认可,贸然说出来,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可能招致质疑和嘲笑,打击积极性。

这些年,许多人都坚持 “build in public” 的理念,看上去和「事以密成,言以泄败」相左。也有观点认为,前者是一种坦荡的表现,后者藏着掖着,是一种很不讨喜的处事风格。

我倒是觉得,凡事不要用二分法来看得那么绝对。这两者所对应的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事物的发展又是螺旋式的前进。

以创业与守成的关系来类比。在创业时搞一言堂,才能大刀阔斧地拼闯,如此也必然会牺牲公平,更注重效率。而进入稳定阶段后,就需要引入民主,避免因个人的局限性而让局面奔向深坑,牺牲了效率,却更加公平。

再者,即便主张 “build in public”,在关键节点也还是需要保密的。比如产品的核心技术、非公开的数据等,不到合适时机不能公开。分享也要有所取舍,把握时机和尺度。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强调慎言,是一种谨慎务实的处世哲学。“build in public” 鼓励公开,是一种自信坦荡的行事作风。它们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二者并不完全矛盾,也没有必要对它们上纲上线。在动态中寻求平衡,把握好事物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反而更加关键。

二、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本周五(4 月 19 日)就是谷雨了,也是师公净慧长老示寂十一年的纪念日。分享老和尚于 1993 年写下的这篇《生活禅开题》给大家。此外,还有《生活禅者》()纪录片,介绍老和尚行云流水的一生。

经常有人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禅修落在实处?我说:应该把禅修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落实修行。

学佛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世间,有许多迷惑的问题要求得到解决,所以要学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种种烦恼、种种痛苦要求得到解脱,所以要修行。离开了每个人具体的生活环境,不断除每个人当下的无明烦恼,学佛、修行都会脱离实际,无的放矢。

所以我经常强调,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必须把佛法净化人生(利乐有情)、净化社会(庄严国土)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要使佛法的精神具体化,要使自己的思想言行与自己的信仰原则融为一体,实现法的人格化,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们每个佛弟子能够如是学,如是修,自行化他,令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长,就能够使正法住世,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我们之所以要提倡生活禅,其原因即在此。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熔铸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生活的内容是多彩多姿的,禅的内容同样是极为丰富圆满的,而禅与生活(或生活与禅)又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既反映了二者的实在性,同时也展现了二者的超越性;而人们面对生活进行禅的体验所介入的对象又是无所不包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只有从多角度透视禅的普遍性,人们才能真正认同生活禅这一法门的如实性和可行性。

从自然现象来说,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从社会生活来说,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从心理状态来说,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伪是禅。从做人来说,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从审美意识来说,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超越是禅。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现象来说明禅的普遍性,但仅此我们就可以发现禅作为真、善、美的完整体现,它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禅意和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但大多数人由于自我封闭,意识不到他本身具有体验禅的潜能,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这里我们不妨拈两则古人以日常生活为契机而说禅、悟禅和行禅的公案,应该有助于加深对生活禅的理解。

晚唐时期有一位龙潭和尚,他的师父是天皇道悟禅师。他在师父身边呆了很长时间,天天侍候师父。他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禅机心要。有一天,龙潭和尚向师父发问道:「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他师父却说:「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心要。」龙潭问:「何处指示?」师父说:「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龙潭听了师父的开导,低头良久不语。师父说:「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龙潭在师父逼拶的这一瞬间,不容思量卜度,当下心开意解,悟道见性了。于是他又进一步请教师父:「如何保任?」师父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

这则公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禅者的生活,它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学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同样重要的是,这则公案还告诉我们悟后的保任功夫是「但尽凡心,无别胜解」。

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所谓「平常心是道」。下面的一则公案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对怎样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或许会有所启发。

有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禅者的吃饭、睡觉与一般人的吃饭、睡觉有着这样大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还不能在穿衣吃饭的日常生活体验禅的根本症结所在。我们如果去掉吃饭时的「百种须索」和睡觉时的「千般计较」,我们当下就可以与历代禅师同一鼻孔出气。

生活中的禅是如此灵动和现成,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满天星斗不是禅,释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睹明星而觉悟成佛;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禅,洞山良价禅师就不可能因过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团,落实人生;如果郁郁黄花不是禅,灵云禅师也不可能因见桃花而开悟。

大自然到处都呈现着禅的空灵与恬静、悠远与超越、真实与现成,所以陶渊明能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苏东坡能留下「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禅苑清音。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汪洋大海中,深含禅意的佳篇名句俯拾即是。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宋代一位比丘尼的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特别是苏东坡的《琴诗》,直接就是老僧谈禅,空灵绝妙:「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天公造物,缘灭缘生,无处不呈现着禅的生命。

昔有座主问南阳慧忠国师:「古德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是邪说;亦有人信,言不可思议。不知若何?」师曰:「此盖是普贤、文殊大人之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法界,岂非法身乎?又《摩诃般若经》曰:色无边故,般若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此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

在禅者的心目中宇宙是完整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所以禅者认为「何处青山不道场」,四时美景充满禅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禅意与禅境,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应该生活得非常轻松愉快、潇洒自在,但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感受,相反地,都觉得生活得很累很累。是什么原因呢?实在是我们的「闲事」太多太多了,所以才觉得「人间」没有「好时节」。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其实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恬适安祥了。

三、我是傻逼

虽说傻逼不绝对,就绝对不傻逼,但我真的是绝对傻逼。

事情是这样的。电脑一直有一个偶尔出现却又很难复现的小问题,客服帮助我排查过几次,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昨天我刚好去苹果店,就约了 genius bar,给电脑做一次深度还原。

当时泽泽问我,如果做了深度还原,你那些付费软件会不会就无法激活了。我当时并没有在意,敷衍着都是买的正版,用序列号激活,不会有问题。泽泽沉默了一下,用他标志性的语气说,很难说的。我当即就和他在苹果店里打成了一团。

做完深度还原后,重装所有的软件时,才发现原来序列号如果没有被反激活,就属于被使用的状态。我当时就傻眼了,急急忙忙找买序列号时的订单邮件,看看能不能进入后台去删除之前的设备。让我更傻眼的是,购买时的邮箱地址是我已经没有续费的域名。

当时我的心里有一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无奈,只能给开发者发邮件,询问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今早起床,开发者还没有回复。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看能不能注册之前那个域名。好在幸运女神眷顾。

类似的傻事我并不是第一次干了,这一次算是长了教训。如果要重新购买那几个软件,可是要大几百美元啊。

我总结的教训有两点:

  1. 购买软件时不要使用域名邮箱;

  2. 在重装系统或删除软件前一定要先反激活。

四、夜航船

阅读

  • How to Learn Anything Easily 的主要观点是,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学习任何事物。作者认为,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某些技能或学科超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认为自己「不是数学人才」或者在语言、音乐、艺术、运动等方面没有天赋。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学习特定事物的潜力,而在于学习速度的快慢。有些人学得快,有些人学得慢,但如果给予适当的支持,他们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地。

    • 作者提出几个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

      • 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这表明我们有能力学习新事物。

      • 如果一个学科让你感到困难,最可能的原因是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虽然培养这些技能可能需要时间,但只要投入时间就可以掌握。

      • 将事物分解成基本部分,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 我们倾向于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而回避弱点,但有时我们低估了自己在某些领域的能力,错误地给自己贴上「没有艺术细胞」或「数字障碍」的标签。

  • IFS and Chronic Pain: Listening to Inner Parts that Hold the Hurt 介绍了 IFS(内部系统家族治疗)如何帮助治疗慢性疼痛。IFS 认为每个人都有多个心理部分,这些部分存在以帮助我们生存和保护自己。这些部分可能因为创伤和依恋受损而发挥问题。IFS 治疗通过探索和理解这些部分来帮助患者处理疼痛。

  • *Focus: The Ultimate Guide on How to Improve Focus and Concentration *首先解释了注意力的定义和工作原理,即为了专注于某事,我们必须忽略其他事情。然后,提供了有关如何提高注意力和增加注意力持续时间的方法。最后,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专注力的技巧。

  • First We Shape Our Social Graph; Then It Shapes Us 作者通过分析自己的出生环境和家庭教育,探究了人类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和语言,人类可以获得潜在知识,从而适应不同环境。

  • 《从辣条哥的“论人性”说起》 通过探讨宇宙的基本属性变化和存在,得出宇宙的目的是存在和变化,并且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进而讨论人类的本性贪婪、懒惰和恐惧未知,并指出这些本能是自然的选择。最后探讨社会的本质,认为社会是一台大机器,而人类是维持这台机器正常运转的耗材。

  • 埃隆·马斯克传 - 读书笔记

五、生活在别处

  • 我在博客发布了《我为什么想要研究 AI 美学》,探讨 AI 美学的发展背景、艺术家权利、人文价值、AI 的作用和局限,以及 AI 美学的潜在发展和风险。后续我将尽最大努力深耕 AI 美学这个领域,期待能带来更多有价值、有思考的内容。

  • 电子报平台开通了会员服务。之后,在小报童中发布的付费内容,也会在电子报平台推送。

  • 本期电子报使用 Heptabase 写作完成。这是一个专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思考、研究和规划,以对摄取的信息、知识建立深度理解的可视化知识管理工具。

  • 如果您想支持我,请适当考虑购买我的付费专栏,感谢。


END

如果您觉得本期的内容还不错,欢迎您的订阅

您还可以在 Telegram 的频道找到我

顺颂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