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第二十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本期头图由 Midjourney 生成,prompt 为 color-shifted film still with multidimensional blur, invisible {being, creature} levitating in the sky, morphing with god and refracting bioluminescent distortion on overexposed grainy film --ar 3:2 --w 100 --s 175 --style raw --v 5.2
。
以下是正文内容,阅读时长约 7 分钟。
一
7 月中旬,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妻子正在创业,想要找我拍一条广告。
回国以来,纯广告我拍的并不多,一方面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能力和同行,尤其是和 4A 公司的同行竞争;另一方面,我也确实不喜欢广告,自吹自擂的广告语很让人生厌。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朋友也很坦诚,他觉得应该并不是要拍一条纯广告,而是想要做一条 60 秒左右的品牌宣传片,合理表达理念和产品露出就可以了。
既然这么说了,我也就表示没问题,等他发给我相关资料后,就开始进行策划。
二
朋友的妻子是做内衣设计的,去年自己创立了品牌开始创业。我看完产品资料后,首先就是对朋友的妻子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再次了解她的需求,以及开始做产品后的心路历程。
这次的采访算是一个背景调查,我需要通过这种问答的形式了解我的客户,听客户自己讲述自己的产品。这远比给到我的资料管用的多。
当我从客户那里了解完我想知道的信息后,拜托了 C总和其他几个朋友询问身边的女性朋友,她们在选购内衣时,最在意的是什么。
正如我之前所说,许多广告都有着自吹自擂的嫌疑,是不是真的切中了消费者的痛点,只有通过抽样调查消费群体的数据才能知道。
很幸运,客户所说的信息和抽样调查来的数据吻合,这就消除了我心中的疑虑,我制作的广告并不是在欺骗消费者或者在「教育」和洗脑消费者。
三
开始正式策划的时候,我首先思考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去承载创意。这或许和许多同行不同。
在我看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是通过镜头去呈现环境中的人物和事件。天马行空的想象固然好,最终如果无法落地,还是只能停留在策划案中。与其削足适履,不如直接了当。
在和团队商量之后,我决定到武汉我们自己的摄影棚(星光公社摄影棚)中去拍摄。在自己的摄影棚中,不仅有在国内排的上号的白色蛋壳棚,也有实景和黑棚,足够我去尽情发挥了。
想清楚了环境,接下来就是头脑风暴,该怎样去创意,去呈现。
四
我不喜欢漫无目的的头脑风暴,没有重点,浪费时间。每一次头脑风暴,我都会问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
然后对这四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之后开始画九宫格。举例来说,在一张 A4 纸上画出九个方格,然后在最中间的方格中写「是什么」,围绕「是什么」将其他八个格填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团队成员会慢慢的调频到同一频道,不会一个人在说 A,另一个人理解成 B;更不会将理解成的 B 说成了 C。看上去好像这样的统一思想并不利于创意,可实际上,在创意阶段与其南辕北辙的胡思乱想,还不如往一个方向上去努力,这样不仅更有效率,也并不会磨灭灵感。
当我们完成了 4 份九宫格后,就开始进行梳理,确认了影片以「观察」、「思考」、「表现」、「展示」四个部分来架构。
五
香港的邵氏电影和 TVB 很红火的时候,这两家的艺人经常是一天要跑很多剧组。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做功课呢?到了拍摄现场之后,现场导演告诉艺人所需要表现出的情绪,人物关系,用的多少毫米的镜头,艺人就可以直接拍了。比如,告诉了艺人甲,他现在和艺人乙是仇人,但是十年前他们是好到传一条裤子的朋友,多年未见的两人今天在街头相遇,用的 85 mm 的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艺人甲和艺人乙要怎么样表演,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当两位艺人知道了彼此扮演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一场戏的氛围和景别之后,他们尽情创作就好了。是哭是笑,是沉默是打斗,对于剧情本身而言,对于导演所想要的效果而言,并没有对错。
这一次的拍摄,同样的道理。朋友的妻子作为唯一的演员,她并不专业。拍摄前,她很紧张。我说,不用紧张,现在无非是换了一个办公室而已,你还是在做你的日常工作,忽略掉镜头,工作的时候该怎样就怎样。
在拍摄现场最怕有一些导演,给演员讲戏的时候说了太多「永远都对的废话」,不仅对演员不会有太多作用,反而限制了他们本身的创造力。无论镜头前拍摄的是谁,是不是专业的演员,都是拍摄他在环境中做的事。符合常识,符合当前的剧情需要,就是对的。
六
拍摄前,C总就在对我说,是不是还是要有旁白。当时,我不置可否。拍摄的过程中,团队里的其他同事也问我,后期需不需要配音,我也不置可否。
这是我做片子的一个缺点。即便我分镜做的再扎实,最终剪辑出来会是什么样,都是拿不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常说后期剪辑是二次创作的原因,同样也是后期的魅力所在。
当 C总按照最开始说的「观察」、「思考」、「表现」、「展示」四个部分拼出来了一条 demo 后,我抽了一根烟(吸烟有害健康!)就把旁白写了出来。
C总吐槽我写那么快,是不是早有腹稿。我告诉他,灵感是乍现的。
一直以来,我很羡慕也很不喜欢 4A 的风格,严格的标准工业化生产,完全按照画好的分镜去拍摄和剪辑。这样固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客户诉求和利润率,但丧失的是创造力。
七
经过客户的允许,我将成片上传到了我的 B 站账号,欢迎您观看指教。
如果您对产品感兴趣,可以通过这个链接跳转到淘宝的宋秘内衣体验店选购。
END
如果您觉得本期的内容还不错,欢迎您的订阅
您还可以在 Telegram 的频道找到我
顺颂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