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第廿二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此时在西伯利亚积聚已久的冷高压气团正在大举南下,为我国带来大面积的降温。B 站知名天气科普 UP 主中气爱也在他最新的视频中介绍了此次的降温幅度、范围。
请您和您的家人注意防寒、保暖。降水天气出行时,也请注意交通安全。
一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比较关注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在第八期和第十四期也和您聊过。
本周我在 How Online Mobs Act Like Flocks Of Birds 一文中看到了最新的研究:人类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类似自然界中的群行。
现象生物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群行行为 Murmuration」,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群鸟在天空翱翔,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密集、一会儿稀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仿佛有着神秘的节奏引导着它们。
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人类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与之存在相似性。
社交媒体的群体行为最早形成于 2000 年代中期,当时的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人际关系拓扑结构,人只能认识最多 150 个朋友的 Dunbar’s Number 仍然有效。但慢慢的,我们有了成千上万的朋友,有了成千上万的跟随者,朋友和跟随者的数量成为了一种骄傲的资本,显著的展现在个人资料页面上。
朋友成为了动词,我们结交的不只是我们的朋友,还有熟人,熟人的朋友,熟人朋友的熟人。
虚拟世界不受物理空间或人类认知的限制,而是受到商业的激励。一旦人们与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建立了紧密联系,受商业激励的平台会帮助他们寻找新的群体以最大化他们留在平台上的时间——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广告和收入。算法会根据相似性推荐用户加入特定的在线社群。这种做法被称为「协同过滤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有研究表明,「协同过滤」虽然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体验,也为商业平台带来了丰厚利润,但也可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动荡。
二
TED 讲师 Dylan Marron 在他的新课程中,解答了关于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更好的对话的提问。
当源源不断的信息需要我们全神贯注时,要意识到我们不必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时,试着前往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去表达自己;
当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罗马竞技场时,及时退出;
当我们把任何不同意我们观点的人看作是恶魔时,尝试降低自己的攻击性,用同理心去应对。
现如今的社交媒体充斥着大量信息,有着囤积行为的人群很容易陷入信息成瘾和信息过载的泥潭,带来非常多的焦虑。有一句俗语「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让自己那么辛苦,没有必要在社交媒体上消耗我们大量的心力。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段感慨:
中国网络的主要矛盾就是网友低下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旺盛的表达欲之间的矛盾。
推而广之,全世界的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媒体上难道不是如此吗?如果您经常使用 Twitter 想必会有这样的感受。好几次我在 Telegram 的一个群中提问,原本是希望解决我的困惑,结果有不少网友秀智商。弄得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语言表述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与社交媒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方面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价值感、安全感建立在任何第三方之上,无论这个第三方是网络,是社交平台,还是一个具体的人。
关于 Dylan 提到的「独属于自己的空间」,个人认为写日记和在备忘录中记录都是仅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无法表达时,还是找个地方写下来比较好,在自己的领地中嬉笑怒骂,这也是释放自己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缓解内心挤压的负面情绪。
三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幸福都是富有意义而又难以捉摸的。每个人通往幸福的路径都不一样,取决于很多因素。
认知心理学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Daniel Kahneman 在《行为经济学中的人类之谜》的结尾分享了他基于对自身的观察得出的「幸福的两个面向」。
总体幸福由两类幸福组成——在生活中感到幸福(即时幸福感)和对人生感到幸福满足(生活满意度)。
在生活中感到幸福与即时享受相关,通常来自与喜欢的人共度时光。
对人生感到幸福满足(如满意度),即回顾自己以往生活时,发现目标已经完成。
这两种幸福并非总是同时到来,智慧就在于找到两全之道。
四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不知道诸位菩萨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最近我看了新出版的书籍《The Power of Fun》,作者 Catherine Price 给出了几点建议:
变得幽默,书中她用到的词语是 Be easy-to-laugh;
学会说「是的,而且」;
在日常生活中播撒快乐、联系和心流;
传播快乐的信号。
Be easy-to-laugh,指的是我们并不是要变得刻意搞笑,而是能够自己开怀大笑,也能为身边的人带去欢乐,让他们也开怀大笑。「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正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总是喜欢和能让我们开心的人相处。越容易笑,越能获得吸引力,还能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好。
「是的,而且」则是一个话术,当我们聊天时只是肯定对方,可能会遇到无法继续互动下去的尴尬,但如果能增加一些自己的见解,氛围就不同了。记得大学时听过一位学长的演讲,他说有时候我们表达赞同,在对方看来有可能只是敷衍。我自己生活中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与同事讨论工作时,我非常积极地肯定同事的创意,却被同事认为我只是想尽快结束讨论。后来我尝试着表达肯定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效果好了许多。
「在日常生活中播撒快乐、联系和心流」,似乎有点难理解,意思是说如何能为我们现在正在做或正在经历的的事情增加一点乐趣或与其他事物的动态联系。Catherine 举了一个例子,在她的课题研究小组中,有一位女士尝试倒茶时只用一条腿站立。听上去多少有点无厘头是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枯燥的事物与快乐的行为、想象联系起来,事物也就没那么枯燥了。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也能让我们变得更有趣。
以前家里有一只雪纳瑞,当我心情愉悦的时候,它也会很兴奋,时常在我身边绕着玩;当我心情阴郁时,它要么在角落爬着,要么做自己的事。我注意到这个现象后,我开始尝试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里。虽然经常看到网上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还是能察觉出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积极地发送快乐的信号吧。
五
-
我非常喜爱的播客节目《随机波动》11月16日的节目邀请了许子东老师,围绕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展开对话,同时也是对该奖项三场论坛、五年评奖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在节目中,许子东老师再一次强调了「文学通常不提供答案,但它提出问题」的观点。
-
最早在少数派介绍 Heptabase 的 Spike112 和少数派一起制作了专栏《59分钟就上手 Heptabase》,我大致浏览了一遍,总共5篇内容,分别是:
-
《Heptabase 的动机、愿景和未来》,综合了 Heptabase 官网、Alan 的博客等内容,介绍 Heptabase 希望解决的问题(思维、笔记),产品的愿景和未来;
-
《Heptabase 功能详解》,分别介绍了 Journal,Map,Card Library 和 Tags 的用法、入口等信息;
-
《Heptabase 的使用场景:阅读》,介绍了如何利用 Heptabase 对阅读材料进行管理,详细介绍了用 Heptabase 操作常青笔记法和 HQ&A 笔记法;
-
《Heptabase 的使用场景:时间管理》,重点在如何巧用白板+Journal;
-
《Heptabase 的使用场景:写作》,卡片笔记写作法。
第四篇介绍时间管理的内容,还是蛮有启发性的,让我惊叹原来 Heptabase 还可以这样玩。
整体上呢,适合不知道该怎么使用 Heptabase 的新手,正在观望和想要购买 Heptabase 的人群,以及英文不是特别好的用户。
-
好了,本期通讯的内容就写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