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eekly Spark, a paid newsletter full of timeless ideas and insights you can use in life and work.

本期笔记和初稿在 Tana 上完成,这是一款通过将 AI 驱动的结构化数据库与流畅的大纲列表相结合的笔记软件,重新定义了现代知识管理,使用户能够无缝地组织相互关联的想法,同时保持自由形式思考的灵活性。

本期的内容筛选在 Heptabase 上完成,这是一个以卡片、白板和标签为基础,专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思考、研究和规划,并以中观视角对摄取的信息、知识建立深度理解的可视化知识管理工具。

以下是本期正文。


💡 Tiny Thoughts

  • 做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并不算难,我认为达成以下四点即可:

    • Be Mindful.(做个有心人)

    • Be Grateful.(心怀感恩)

    • Be Positive.(积极乐观)

    • Be Kind.(善待他人)

  •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依赖搜索引擎;在 AI 时代,我们又开始习惯于依赖各种 AI 工具。这就导致了洞察力的训练不足,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很难抓住其本质。对此,我有一个十二字「秘诀」:观察、思考、表现;操作、审视、总结。

  • 作为新一代的 RSS 阅读器,Follow 无疑是出色的,从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和网友们不断更新出的玩法就能看出,它带动了 RSS 的复兴。但是,它真的可以很好的融入我的信息消费工作流吗?根据我的使用情况来看,Follow 依然无法取代 Readwise Reader 的地位。

    • 信息消费的目的是什么?掌握信息,并将其内化为知识。

      • 举例来说, Waite But Why 的最新一篇推送 Why I Lugged My 27-Pound Toddler to a Rocket Launch 里讲述了作者带着女儿观看 SpaceX 火箭发射的经历,以及他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对人类潜力的思考。如果只是单纯阅读,那么就止步于此了。但如果要从这篇文章中提炼出一些知识呢?至少可以获得两个知识点,SpaceX 及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突破,SpaceX 对人类潜力的象征意义。
    • 那么,使用 Follow 去阅读,很难有一个沉浸式的阅读环境。(这很玄学,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反而是在 Readwise Reader 中,我能够更好地通过批注、画线来消化这篇文章中的信息,并提炼出知识。

    • 因此,Follow 现在对我而言,更像一个信息聚合浏览器,让我可以肆意地订阅 RSS Feed,然后将想要读的文章添加到 Readwise Reader 中进行更深入地阅读。

      • 不过,这样存在着一个很显著的问题:Follow 还没有类似 Inoreader 那样可以通过自定义复杂规则来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只能在 Follow 中进行人工初筛,费时费力。
    • 所以,我还是更倾向于将常读的博客通过 Readwise Reader 进行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