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第四期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诸位菩萨,展信佳!

您正在阅读的《壹苇可航》电子报 2024 年第 4 期(总第 66 期)。本期头图由 Dall-E 3 生成,prompt 为 An imaginative winter snowscape, trees covered by snow, sunlight shining through the branches onto the white land

新春将近,寒潮来袭,希望大家都能注意保暖,保重身体。

以下是本期正文,阅读时长约 11 分钟。


一、如何对待网络喷子

我一直以为网络暴力离我很远,但这一次却切身感受到了它的威力,还是有些后怕的。

1 月 22 日,一个网友在社群 A 上没有带脏字的合理吐槽(并不涉及任何敏感话题和政治话题),却被人截图后传到了社群 B,于是遭到了网暴。这名网友又在社交媒体 A 上说自己被盯上了,发泄了一下情绪,而我回复了一句「是不是有什么大病,盯着你干嘛」。网友的发泄又被截图传到了社群 B,好巧不巧我的回复也在截图里。

还好,我目前应该是和这场网暴擦肩而过了。

无独有偶,1 月 16 和 17 日一位师兄因为对一条短视频的评论也遭受了一次网络暴力。他感慨说:

真正修行好了,心是不会动的。就如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要修得八风吹不动,不要做一屁过江来的事。

虽说不至于「一屁过江」,但「八风吹不动」的本事我还摸不到边。如何对待网暴,如何更好的处理网暴,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并没有经验。对待网络喷子的经验却有一些。

正如微博 CEO 王高飞近日发的一条微博:

回应喷子是一种强烈的正反馈行为,他会跟朋友显摆——「你看这个大 V 搭理我了」,「你看我把他骂破防了」,「你看他受不了把我拉黑了」——而且会显摆很长时间……你觉得你回应是挂了他,其实满足了他的社交存在感和被朋友尊重的需求。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互联网上因为像是隔了一层面纱,所以什么样的人都会有,有的人可能是为了放飞自我,有的人可能是为了发泄不满,还有的人可能就是心理变态……但不管这些人的想法是怎样的,他们的出发点都可以归结为需要被正视、被尊重。有的人甚至还会以「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居,哪怕他的观点多么的荒诞不经。

遇到这种人怎么办呢?佛陀的教导是采取「默摒」的方式。当弟子们询问如何处理僧团中的恶僧时,释迦牟尼回答「默摒」。这里的「默」意味着沉默,即不去理睬;「摒」则意味着摈弃,即不去关注。这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二、First Step of PKM

虽然个人信息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子集,但是管理好信息比确立知识管理的需求和目标的优先级更高。

有许多人,包括 AI,都会认为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明确需求和目的。而如何明确需求和目的呢?无外乎是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应用的专业知识资源,然后设定一个可以量化便于追踪和评估的目标。接着就开始讲如何选择工具和方法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想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第一步是进行初步的个人信息管理。把信息组织和管理起来,才能让无序、纷乱的信息变得条分缕析,并逐步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否则,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信息管理都会混乱和无效。

因为,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规划和管理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来获得智慧。而个人信息管理则更多关注于如何处理和组织信息,使之成为有用的知识。如果一个人连信息都处理不好,哪里能把信息提炼为知识呢?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掌握的信息是否可以支撑起自己的职业和学习需求呢?

个人信息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承,不一不二的。它们的关系是动态的,而非线性。在组织和管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进行知识管理的需求和目的。然后,带着目的性再去更深入的进行信息管理,以满足和支撑知识管理的需求。

或许有人会质疑,先明确了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带着目的去管理信息不行吗?当然可以。只不过,我们到底是先身处于信息环境之中,才有了知识管理的需求,还是因为要进行知识管理才将自己置身于信息环境之中呢?

没有人先天就有知识管理的需求,但每个人先天就处于信息环境之中。明确知识管理的需求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净化信息环境,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收集有效信息,降低信息噪音。这也就是为什么进行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先要进行信息管理。

三、更换浏览器

2022 年之前,我一直坚定地使用着 Safari。直到当年 9 月 1 日我收到了 Arc 浏览器的内测资格,我才体会到原来装上各种拓展那么爽,浏览器可以这么漂亮。不过 Arc 时不时的 bug 也让我崩溃,就像前几天突然在有几个网站上不能屏蔽广告了。

在 Dayu 的博客看到他说在 Chrome 和 Arc 之间纠结很久后选择了 LibreWolf,我也动了心。通过 brew install librewolf --no-quarantine 安装好后才发现有各别我在 Arc 里安装的插件并没有,这也刚好给了我机会认真梳理哪些插件是必须的。比如通过 AI 总结全文,之前要么使用 Webpilot 要么使用 Perplexity,现在只能选择了 chatGPTBox,然后用小胡同学推荐的 AIGC API。还好 3.5-turbo 就够用,花不了多少钱。

使用时也遇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谷歌搜索、Gmail、YouTube 都打不开。这是因为 LibreWolf 很注意用户的隐私,而这三个网站都收集了太多,所以被浏览器拒绝访问。要正常使用只需在 about:config 页面中查找 security.cert_pinning.enforcement_level,然后将其设置为 1,再重启 LibreWolf 就可以了。密码管理器 Bitwarden 无法使用指纹解锁的问题,可以查看《如何在 LibreWolf 上启用 Bitwarden 的生物识别功能》,我介绍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

作为一款基于 Firefox 内核的开源浏览器,LibreWolf 并不比 Arc 好,甚至也比不上 Firefox,但它足够轻便和安全,对用户的数据足够尊重,算是浏览器中的清流。如果您也有更换浏览器的想法,不妨将它列入考虑的范围。

四、夜航船

阅读

  • Roam Research — What comes after a renaissance? 虽然 Roam Research 不再是笔记工具中唯一的王者,但它的独特性仍然存在。从一开始,Roam 的简单性就有一些东西。它并没有与人们习惯看到的东西保持一致。它的主页和「无聊」的颜色反映出一种无聊的感觉。它感觉很天真,但是以一种好的方式。它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模仿者,相反,Roam 仍然只是它自己。

  • 现代神经语言学从 1865 年开始就研究大脑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认为「阅读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读者欲以所受之训练在语言规则之内建造一个或更多意义之企图」。这就是说,当儿童在学习语言使用时,他们就开始了思考语言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然而,对于语言是否可以反映人的思维,在学界一直有争论。现代学术界称之为语言相对论或 Sapir-Whorf 假说。从 18 世纪启蒙时代开始,语言学家就开始研究语言的特点和与思维的关系。19 世纪,语言学家们更加注重语言的外部形式,而将内在形式和思维联系视为主观的推测。直到 20 世纪,Sapir 和 Whorf 等人重新提出了语言相对论,并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然而,他们也坚持认为思维和文化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

  • What Do I Mean By “Rationality”? 探讨了「理性」的概念,区分了「认知理性」和「工具理性」两种形式。认知理性关注的是构建准确的世界观念图,即信念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通常被称为「真理」。工具理性则关注如何操控现实,选择能够导致符合个人偏好的结果的行动,作者将其称为「赢」。文章强调,追求真理并不意味着忽视不确定或间接的证据,而是要注意那些系统性地产生真理或价值的思考方式,以及我们在达到这些标准方面的系统性短板。文章还提到,现代理性概念不仅仅关于文字上的推理,而是包括了无言的直觉和大脑的视觉区域等。此外,文章讨论了概率论和决策论在评估理性信念和行动中的作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计算上的不可行性和理论规则的质疑。作者强调,他对概率论的兴趣不是因为它是从拉普拉斯传下来的神圣之言,而是因为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能系统性地让我们更接近准确性,即反映现实的地图。最后,作者指出,讨论理性的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讨论什么是好的思考方式。

  • Information That Would Get Your Attention 一文中,作者深思最有趣且有用的信息可能是什么,比如,运气在成功结果中的确切角色。他提出,信息存在一个等级,范围从改变生活的好信息到改变生活的灾难性信息。然后,作者提出了另外三件可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事情,包括从未被记录下的历史,遇见可能成为的自我版本,以及确切知道一个人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活。

  • Feral Minds 讨论了语言对意识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AI)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野孩子维克多和语言隔离者吉尼的案例,文章指出语言对人类意识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发展挑战了语言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文章探讨了语言是否足以引发真正的意识,并引发了对道德观念的重新思考。最后,文章指出我们的道德圈将因 AI 的出现而被重新界定。

  • 世界经济论坛和奥利弗·威曼公司发布了一份题为《量化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报告,这是首次为世界经济论坛研究全球变暖对健康影响的深入报告。报告预测,到2050年,由于更频繁和严重的气候引发的自然灾害,每年可能会有1450万人额外死亡,经济损失高达12.5万亿美元。此外,气候变化对全球医疗系统的影响也在报告中得到了阐述,并建议政府和行业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 地球的核心可能会泄漏自形成以来储存在其中的气体进入地幔,并通过火山岩到达地球表面。传统观点认为地幔和地核之间的边界是封闭的,不会有物质穿越,但最新研究表明地幔和地核是开放的,物质可以在两者之间交流。这一发现对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地球演化有重要影响。

    • 小时候看《地心历险记》的时候就幻想过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到地底,去看看地下人和地底文明到底是什么样,到底有没有地狱。当然更主要的是去地藏菩萨那里去找谛听玩儿。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 The Alchemy of Good Questions 提出好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五个实用的技巧来提高这项技能。提出好问题对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考以及在个人关系中培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同情心至关重要。在专业领域,它推动了创新、协同解决问题以及明智的决策。文章强调,提出好问题是一项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技能,并突出了好问题在收集可行信息和创新见解中的转化力量。文章还提供了提出好问题的一般指导原则,如了解你的目的、积极倾听、明智地打断、使用中立的措辞,以及构建问题的层次结构。

视频

五、生活在别处

  • 我越来越觉得写电子报也好,写博客也好,是与读者相互成就的一件顶好的事情,感谢菩萨们。

  • 𝕏 还是再锁几天,TG 频道和群也暂时不对外了,等到真的风平浪静了再说。

  • 不知道 AirDrop 又出什么幺蛾子,要么发现不了,要么不能被发现,要么断流。干脆从 Homebrew 下载了 syncthing,比 AirDrop 要好用多了。

  • 丹麦的一位独立开发者发布了一款名为 Funnel: Quick Capture 的 iOS app,很像 Tana Capture,让使用者能够毫不费力地将笔记、任务、音频或图片捕捉到各种应用中,如 DEVONthink、Obsidian、Bear、Roam Research 等等。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 本期电子报使用 Heptabase 写作完成。这是一个专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思考、研究和规划,以对摄取的信息、知识建立深度理解的可视化知识管理工具。

  • 如果您想支持我,请适当考虑购买我的付费专栏,感谢。专栏开通了合伙人计划,邀请朋友订阅将有 10% 的收益。

END


如果您觉得本期的内容还不错,欢迎您的订阅

您还可以在 Telegram 的频道找到我

顺颂时绥